找到相关内容1233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玉华寺与玄奘研究

    中,参照各种不同梵文佛经版本,深入研究,仔细对照,贯通要义,反复推敲,矫正讹谬,加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译成《成唯识论》,创立了自己的佛教理论体系——法相宗,因其创于玉华寺,也被称作玉华宗。法相宗在我国...

    蒙 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0967078.html
  • 佛教常识——中国佛教宗派概况

    2、喻伽宗: 是由印度的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因为是以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唐代玄奘法师译传此,以分析法相表达“唯认真性”而得名法相宗,唐代...各自的理解和悟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许多佛教宗派,主要有: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瑜伽宗(又名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又名贤道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八大宗派(都属于大乘佛教)。 1、三...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3375468.html
  • 熊十力之初期唯识观

    一出,即引起当时学界一时的儒佛之辩,牟宗三先生盛誉为当时学界的一大盛事。然而熊氏何以要作《新唯识论》呢?此在熊氏的另一著作《佛家名相通释》中的释“法相宗”条下,熊氏道:“法相宗,有之异名也,相者,...与法相义,并且严以区分二者之别:  复次于唯识、法相,相对互观其义始显,略有十义:一者,对治外、小心外有境义,建立唯识义,对治大恶取空义,建立法相义;二者,若欲造大乘法释,应由三相而造,一说缘起,...

    蔡伯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3146490.html
  • 第二次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统治者的头脑,要他们用佛教理论来统治国家。玄奘的理想就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得到人间帝王的支持,护持佛法,发展佛教。玄奘晚年与唐高和武则天的关系,是佛教史和隋唐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龙朔二年发生的“致君拜亲”的事件,是高向武则天夺权而从佛教领域向朝野各界发出的试探行动,玄奘因与高、武的关系比较特殊,而在该事件中基本保持缄默,只是通过静迈的上表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此外,有人考订出玄奘的出生地在偃师...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546986.html
  • 极堪注意的湮没中之摄论宗

    法相精义,还没有经人发明,所以只仍旧袭取那些流行已久的空之说,与後来进步的纯粹的有宗自然有些不同,可是前者自粗,後者自精,精者既兴,粗者随废,这是一定不移的公理,又何怪人们要将他遗忘净尽呢。”像这样...  况且在今日的佛教界中,法相宗很是盛行,因之有许多不善学的学者,往往锢蔽於护法一系的教义之下,不能融通全部的佛教,以致心胸褊狭,只知有一个优异卓绝的己而排斥其他的一切。这个时代的流弊,正有赖於这个...

    威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8100987100.html
  • 唐代日本留学僧在长安

    荐福、龙兴等寺和慧日道场学习,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唐代流行的佛教各宗相继传入日本,历史上称为南都六。佛教的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媒介。随着佛教的东传,文学、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医药等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日本人唐学问僧、请益僧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将日本知名的入唐学问僧在长安的活动作一简单的介绍。   道昭于公元653年入唐,在长安从玄奘学法相宗。661年带着经论归国,置平城右...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192661.html
  • 章太炎佛学思想略论

    习佛的路数不对。如果改习大乘(法相宗),情况就不同了,“夫礼教不如戒律之安稳,王学不如大乘之精严,固可知矣。人果学佛,蹈汤赴火,必有王学之长,而放诞诪张之病,庶其获免。作民德者,舍此无他术也”[13](...深有心得的夏曾佑,受到初步的启发。《太炎先生自定年谱》记载:是年“始与钱塘夏曾佑穗卿交。穗卿慧辩,一时鲜匹,亦多矫怪之论”。夏曾佑治学喜谈今文经学,于佛则崇法相宗,对《成唯实论》深有心得,曾劝章太炎...

    史革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642273.html
  • 试探唐太宗与法相宗创立的因缘——以“五姓各别”学说为线索(下)

    国家所剃度;他们在译场留任最久,又多是玄奘门人,后来也都成为开创法相宗或俱舍宗的重要人物。太宗企图由译场培育人才、创立新宗派,从而实现佛教国家化的宗教政策,由此可见并非凭空臆测。  唐太第一次召见...相逢晚!下得广兴佛事。……”【七四】同年五月,太驾崩。  七、法相宗与宗派时代的缘起缘灭  太的宗教政策,由继位的唐高宗承袭了下来。他在街为太子身份的时后,就奉旨建造了大慈恩寺,这是当时最具规模的...

    张惠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4367858.html
  • 北传佛教

    建于此时。9世纪之前中国佛教中的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等传入日本,称奈良六。平安时代(794~1192)之初,日僧最澄入唐求法,归国后建立天台宗;空海从中国归来后建立了真言宗。平安后期,净土信仰...戒律宗、法相宗、法性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寂(禅宗)和曹溪宗。曹溪宗是民族化了的朝鲜佛教派别,为知讷所创。佛教至李朝(1392~1910)而渐入式微,但曹溪宗仍为势力最大之宗派并延续至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345104.html
  • 《唯识学及其发展》序

    《唯识学及其发展》序   黄心川   印度瑜伽行派是公元一世纪前后出现的大乘佛教运动中的二大思潮之一。该派因强调瑜伽修持的方法而得名。瑜伽行派也称为唯识派或有,因为他们主张“外无内有,事皆唯识”的...传播印度护法一系唯识新学,从而建立了唯识宗,也称法相宗。唯识学在唐代风靡一时,但在唐末五代即开始衰微,明末清初时又有崛起。辛亥革命前后,杨文会等人从日本携回不少散佚的唯识学史笈,在谭嗣同、欧阳竟无等人...

    黄心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4666432.html